鲲 KUN 融资已超 5000 万美金!如何站上加密支付风口?
2025-09-02 10:26
Web3合规研究组
2025-09-02 10:26
Web3合规研究组
2025-09-02 10:26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撰文:邵嘉碘、李硕

 


“新加坡风险资本及研究机构 Bing Ventures 发布的《2023 年加密货币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来 3 年内,Web 技术加持下的全球加密货币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现在时间已过去三分之二,这个预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大陆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切有关活动不应违反监管法规政策

 

一、前言:Web3 支付——监管浪潮下的资本涌动

 

就在上月,Web3 支付服务商鲲 KUN 宣布完成 A 轮融资,并获大幅超募,除种子轮投资方 BAI Capital 与 GSR Ventures 继续加码之外,又新增两家产业投资机构入股:某港股上市公司和 Eternium Global。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累计融资已超 5000 万美元。

 

鲲 KUN 自称为全球数字支付服务商,业务立足于香港和新加坡的牌照与合规体系,服务范围覆盖亚洲、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其特色在于同时布局 Web2 与 Web3 支付牌照,并聚焦跨境贸易和出海数娱需求——这也是其短时间内吸引资本关注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鲲 KUN 并非 Web3 支付领域得到资本青睐的孤例。2024 年,美国三大支付巨头之一的 Stripe 以创下加密行业记录的 11 亿美元收购了稳定币支付网关服务商 Bridge。paypal、visa 亦不甘落后,2023 年 8 月,美国支付巨头 PayPal 基于以太坊网络推出了全新稳定币 PYUSD,打通 paypal 生态内法币与加密货币的连接障碍。一个月后,Visa 也宣布与收单机构 Worldpay 和 Nuvei 合作,在 Solana 链上使用 USDC 结算收付款。

 

由此可见,支付,正成为 Web3 业态登陆进军 Web2 与传统行业的滩头阵地。

 

无独有偶,在全球对加密货币的立法监管浪潮之下,进展最速的,也正是加密世界中为支付而生的工具,稳定币的相关规范。从《GENIUS 法案》获特朗普签署后生效,到香港《稳定币条例》于 2025 年 8 月 1 日开始实施,支付用稳定币的全面法律和监管框架在中美皆已初具雏形。

 

在此加密行业的全球影响力日盛,并从幕后走向台前,迎来合规化的窗口期,本文想以刚刚获得大额融资的鲲 KUN 为例,与读者一起探讨两个风口之问:Web3 支付是不是下一个全球风口?什么样的 Web3 支付服务能够站上风口?

 

二、Web3 支付:全球风口

 

火币联合创始人、Vernal Group 董事长、新火科技执行董事兼 CEO 杜均日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下一个周期值得关注的创业方向有哪些,而他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第一个是支付。”他提到,目前已有不少跨境电商服务商开始接入 USDT 收单,占比甚至达到 30% 以上,这一趋势正快速扩大。

 

传统支付系统的痛点被人诟病已久:在跨境支付情境下,SWIFT 支付系统依靠多个中间层代理行的转账方式严重堆高成本而降低效率;小额支付场景下,visa/mastercard 以及其他支付网络动辄达到 1%-3% 的手续费;以及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非洲拉美等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个人和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服务的弊病,等等。

 

与之相比,区块链技术的实时结算和共识机制则天然可用于构建一套高效率,低成本的支付网络,而法币稳定币的广泛发行与应用无疑是实现这份愿景的最后一块拼图。

 

就以太坊而言,自 Layer2 解决方案成熟后,大规模支付场景不再受限于主网每秒 15–30 笔的交易处理能力,“链下计算、链上确权”的技术路径使区块链每秒能处理的交易数上达数万,单笔交易成本能降到 0.01 美元以下。因此,类似“5 美分一章的网络小说”,“10 美分一集的热门短剧”等在出海数娱行业将会大量出现的“微交易”,就具有了可行性。

 

此外,早期 Web3 支付对大多数用户有门槛过高之嫌。如杜均在前文所述的采访中提到 “你跟一个普通人说送他 10 个币,他都不敢要。” “因为他听说还得下载钱包,搞清楚公钥、私钥,记一长串助记词,一不小心就丢币,这谁敢用?” 但是,L2 项目有账户抽象(AccountAbstraction)、社交恢复、Gas 费补贴等功能,这让本具极客色彩的 Web3 支付,有了资格成为“扫描二维码收付款”一样的国民级应用。

 

法币稳定币的快速普及,其意义之重大,更自不待言。这种以现金类资产为锚定物,并由发币公司承诺可 1:1 赎回的特殊加密货币,让原本波动率巨大的加密资产成为了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高效、稳定媒介。“义乌链上流动性已超百亿”等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包括鲲 KUN 在内的 Web3 支付服务商,所提供的收单 / 网关业务即体现了上述之种种特色:即时清算的高效率,L2 降低 gas 费后的低成本,和可通过调用 API 无缝接入到各种数字支付场景之中的便捷可用性。

 

 

“创立鲲 KUN 的初衷是服务好跨境支付环节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优化全球资金流转效率。稳定币和区块链是新型数字支付体系最好的基础设施,我们将通过应用创新和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 Web2+Web3 支付的最优解,成为 SWIFT 和传统银行体系的有效补充。”鲲 KUN 的创始人、CEO 刘家良如是说。

 

传统支付解决方案的缺陷、区块链技术的革新、稳定币在全球的急剧扩张——种种因素指向一个论断,即Web3 支付,正式下一个创业风口

 

三、服务场景,服务客户需求的 Web3 支付

 

“鲲 KUN 这样的有场景积累、有真实客户需求的公司是 HashKey 重要的合作伙伴。”在 HashKey Exchange 官宣与鲲 KUN 合作之初,肖风博士如此定义了鲲 KUN 之于 HashKey 生态的重要性。鲲 KUN 能够在一众同业中被重量级的合作伙伴选中,原因离不开其产品对真实应用场景和解决客户需求的价值。

 

以 Web3 支付最具应用潜力的场景之一,跨境大宗商品贸易为例。根据“大宗商品专业知识局”文章,在一次巴西买家通过鲲 KUN 向香港卖家采购 100 万美元商品的真实贸易中,通过依托区块链技术的 Web3 支付,相比原本用 SWIFT 系统所需的 3-7 天结算时间和电汇成本都被大大节省。

 

从巴西卖家通过与鲲 KUN 合作的本地持牌机构完成入金,到通过鲲 KUN 的应用产品实现链上转账至香港买家账户,最后买家同样用 KUN 的钱包应用提现或再转账。整个过程除经济、高效外,还避免了传统跨境贸易中繁琐的纸质文书程序,降低了了潜在的各类诉讼风险,同时也大大有利于解决传统流程中诸如买家的贸易融资困难等问题,尤其是在买家为中小企业,通常难以获得银行信用证服务时。

 

在服务贸易领域,用户对 Web3 支付的需求同样真实可见。区块链技术使低客单价的线上交易(如游戏充值,服务购买等)在海外市场具有商业可行性,而无需通过在市场所在国开设海外银行账户等传统较高成本的解决方案。Web3 支付的应用端,则使用户可无痛、无缝地接入到区块链支付网络当中。

 

 

图源自鲲 KUN 官网,下同。

 

 

Web3 行业本身同样存在着原生的应用场景,鲲 KUN CEO 刘家良介绍,已有不少 Web3 公司在利用 KUN 系产品为员工发薪,“因为很多 Web3 公司都是国际化的团队,很多员工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怎么发工资就是个问题,这个需求可以用 Web3 的方式解决。”

 

从事 SaaS( 软件即服务 ) 创业的自由职业者、程序员极客们也完全可以成为忠实的 Web3 支付用户,只因与之相比,传统的收款流程是如此繁琐而高成本。


 


从跨境 B2B 贸易到 SaaS,Web3 支付都需要有着丰富扎实的应用场景,服务于真实客户需求,才能把握机遇,乘风远航。

 

四、安全、合规的 Web3 支付

 

资金安全与合规要求,是一切支付系统赢得信任的基石,更是 Web3 支付在面对 Web3 世界复杂多样的监管环境、层出不穷的盗窃、欺诈、金融犯罪时所必须直面的头等大事。

 

首先是资金安全问题。安全是合规的前提,向监管机构证明你有足够的 AML/KYC/KYT 技术能力,是获取牌照的关键之一。同时也是为了让客户相信,钱放在由你提供的账户上是安全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交易所到专门的安全服务提供者都做了许多努力。在反洗钱(AML)领域,包括交易所在内的各方主要依靠区块链分析工具(Blockchain Analytics Tools,BATs) ,例如 Chainalysis 和 Elliptic。通过 BATs,并将其平台上的用户 KYC 信息与 KYA 钱包 +KYT 资产相互绑定,可以相对合规的反洗钱措施,进而促进保障资金安全。

 

例如 Safeheron 从技术角度,为 Web3 支付企业量身定做了配套设施。包括用 MPC 技术消除单私钥风险,由多人持有私钥,多人共同进行资产管理,以及通过 TEE KMS Node 进行 API Key 和钱包私钥管理,通过硬件级隔离保障私钥安全,为支付服务商与客户的资金套上一层保险柜。

 

即便有着种种专用技术工具支持,新加坡持牌数字资产服务商 MetaComp 的研究仍然指出,在追踪了 7,000 余笔真实链上交易后他们发现:若只依赖 1–2 个 KYT(Know Your Transaction)工具做筛查,将有约 25% 的高风险交易被误判为“安全”并顺利放行。因此,有人呼吁,要将区块链分析工具(BATs)与已在法币领域普遍应用的 AML 交易监控系统相结合。由此可见,在资金安全问题上,Web3 支付行业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次是合规,企业能否长久平稳运营的必要条件。目前在中国大陆提供 Web3 支付服务,尤其是向不特定多数人提供可以虚拟货币为支付方式的网关或收单业务,存在重大法律障碍,或因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 45 条,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擅自办理外汇业务,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洗钱罪等罪名,从而面临刑事责任。

 

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司法管辖区的立法尽管为 Web3 支付业务的开展留下了空间,但合规门槛之高,足以让一般跟风投机者退却,也令专注建设的 builder 拥有了一条护城河。尽管支付服务商可以通过与业务所在地的持牌交易所合作的方式解决部分加密货币与法币的兑换,从而单纯的开展加密货币支付业务,同样离不开牌照的申请。例如在欧盟根据 MiCA 规定,代表客户提供加密资产转账服务所需的CASP 牌照;在香港根据《反洗钱及反恐融资条例》所需的MSO(Money Service Operator,货币服务经营者)牌照,在新加坡根据《支付服务法》,促成代币转移所需的DPT 牌照等等。

 

对于安全与合规问题,鲲 KUN 的创始人、CEO 刘家良表示:“鲲 KUN 将充分利用本轮融资,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重点聚焦于跨境交易安全、底层区块链及钱包技术的构建,并加速 AI-Driven 的智能风控系统及 KYC、AML、KYT 等合规能力的迭代升级。同时,公司将以现有香港和新加坡牌照体系为核心,同步推进全球牌照申请及全球底层金融机构网络搭建。”

 

已被 Stripe 收购的国际 Web3 支付商 bridge 同样在安全与合规领域煞费苦心。根据 Sequoia 的报告,Bridge 的优势在于其所获得的合规和合作。Bridge 遵守所有美国和欧洲金融法规和反洗钱法,在 22 个州持有汇款许可证,并与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合作进行资产转移。在与 Bridge 整合之前,企业需要提供所有权和成立文件来证明其可信度。

 

结合以上可以看出,Web3 支付,从生存到长远发展,都一刻不能离开安全与合规两道“防火墙”、“保险柜”。这既仰仗支付企业自身的风控、合规部门建设,也离不开与安全技术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的外部伙伴的支持。

 

五、全产业链融合的 Web3 支付

 

Web3 支付,不止有单一的一条赛道,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不同类型服务的提供者,都可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从行业上游的稳定币发行商如 Tether、Circle,底层基础设施提供商如 Alchemy、Infura 与 Safeheron 等,和最为基本的提供支付网的区块链公链,如以太坊,Solana;到位居中游承上启下的应用层,包括电子钱包,U 卡,OTC 和支付网关等各种服务的提供者;再到位于终端的各类 Web3 支付 B 端 C 端用户,也就是将 Web3 支付(通常以稳定币为主),嵌入到自身产品之中,供最终的不特定消费者使用。这种嵌入,将惠及出海数娱行业经营者,跨境电商商户,跨境贸易商等等 。

 

 

孤掌难鸣,Web3 支付行业的玩家,不得不从自身所处的生态位出发,与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深度合作,不论是向下游寻找真实市场和客户,还是向上游寻求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在此以 stripe 为例。2024 年 10 月,Stripe 以 11 亿美元收购稳定币收单 / 网关服务提供商 Bridge,这是其史上最大收购案。而就在最近,一则已被撤下的招聘信息显示,其正与加密风投公司 Paradigm 秘密合作 —— 双方正构建一个名为 Tempo 的高性能支付专用区块链。除此之外,4 月 30 日,Stripe 旗下 Bridge 还与 Visa 合作推出 U 卡产品,使用 Bridge 的开发人员现在可以通过 API 在多个国家 / 地区发行与稳定币相关的 Visa 卡。2025 年 6 月,Stripe 又将嵌入式加密钱包开发商 Privy 收入麾下。 从底层 Layer1 区块链,到数字钱包,再到支付网关,最后直到日常消费情境下的 U 卡,stripe 在整个 Web3 支付生态培植势力的意图昭然若揭。

 

鲲 KUN 也选择与业内生态伙伴密切合作。时间回到两年前,早在登台亮相之初,这家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就颇为令人瞩目:2023 年香港金融科技周活动上,鲲 KUN 正式对外发布业务时,宣布与在香港 Web3 行业具有标杆意义的 HashKey Exchange 达成了战略合作。彼时,鲜少在合作方发布会上出现的 HashKey Group 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肖风博士宣布,要把鲲 KUN 嵌入到 HashKey 的全部生态中。作为香港持有全套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 无疑能为鲲 KUN 提供丰富的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包括法币兑换在内的各种开展支付业务所需的支持。

 

可见,Web3 支付是 Web3 与支付行业的交叉融合,Web3 支付服务提供者若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注定离不开与行业上下游的深度融合。

 

六、结语:两个问题,一个答案

 

有人将 Web3 支付与公司制度的发明相提并论,称公司制度重塑了资本形成;而稳定币 / 加密货币则把法币变成可编程、全球 24/7 结算的数字对象,重塑的是支付与清 / 结算。Web3 支付能如公司制一般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形态?尚且难下论断。但根据一份前年的报告,新加坡风险资本及研究机构 Bing Ventures 发布的《2023 年加密货币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来 3 年内,Web 技术加持下的全球加密货币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现在时间已过去三分之二,这个预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毫无疑义的一点是,我们需要 Web3 支付,Web3 支付正是下一个风口。

 

但风口之路,谁主沉浮?什么样的 Web3 支付服务商能在风口上起飞,又在潮水退去后屹立不倒?本文给出的答案是,至少要满足具有真实应用场景、安全合规、与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三个条件。

 

但更好的答案,还有待于创业者,投资人,和一切 Web3 世界里的冒险家,在未来注定风起云涌而不平凡的几年里,用实践和研究深入探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Web3合规研究组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