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文章的留言区又有读者不断提问关于 A 股的问题了,私下也有朋友时不时问我关于 A 股的问题。
关于 A 股,我的看法一直都没变,我在最近这一两年关于 A 股的文章中来来回回地都在重复类似的观点。
公号“道说区块链”2025 年 7 月 18 号《聊聊当下关于 A 股的看法》:
“我期望 A 股在今年年底(12 月 31 日)以前,上证指数能到 4000 点。但仅仅只是到了 4000 点,作用会非常有限,最好是能到 6000 点甚至更高。如果 4000 点都不到,那我们一起祈祷天佑中华。”
公号“道说区块链”2024 年 9 月 26 号《关于 A 股的杂感》:
“我十分保守地认为上证指数起码要拉到 4000 点。实际上我觉得 4000 点都未必够,如果能拉到 6000 点才会有一定的效果,当然如果能超过 6000 点那更好。不仅指数要拉到一定的高度,而且时间还不能拖太久。我认为底限是 2025 年的 12 月。也就是说如果在 2025 年 12 月底之前上证指数没有拉到上面那个保守的点位,那后面会发生什么就只有祈祷天佑中华了。”
另外我仔细爬了爬过往五年我写的一些关于 A 股的文章,大家不妨先回看一下:
公号“道说区块链 Pro”2022 年 10 月 26 日《关于 A 股和中国经济的未来》。
公号“道说区块链”2020 年 12 月 27 日《我的投资经历:投资 A 股的感悟》。
公号“道说区块链”2020 年 12 月 26 日《我的投资经历:五年 A 股投资心路历程》。
我的那些猜想最终如何,我们还是等今年的 12 月 31 号再看吧。
不过在这里我不妨做个假设:假设这一轮 A 股真的按我猜测的那样发展,这个牛市未来的结局会如何?这个牛市对我们绝大多数参与的散户意味着什么?
先说我的结论:
这个牛市的结局对绝大多数参与的散户来说其惨烈程度可能超过 A 股历史上任何一次牛市过后的熊市。
这个牛市行情对绝大多数参与的散户来说根本不会带来财富效应,甚至可能让很多人在房贷之上背上更加沉重的债务负担。
所以,尽管我参与了 A 股,但我的建议是,我们的读者能不参与这次 A 股就尽量不要参与。
哪些人尽量不要参与呢?
我在 2024 年 9 月 26 号《关于 A 股的杂感》中已经罗列了这些人。
今天再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在某个比较注重私人客服的大行里有一些基金仓位(绝大部分都是沪深 300 指数和个别的行业指数)。过往这些年,那家银行的理财经理总是时不时给我打电话,指导 / 建议我该怎么操作或者暗示她们行新发售的基金。
我估计她们时不时都会查看我的基金账户,所以每次行情有较大的变化或者起伏时,经理的电话就来了。
去年 9 月底,我印象很清楚就在我 9 月 26 日写完那篇文章后没几天,经理的电话就来了:“哎呀,X 先生,您账户里的沪深 300 指数基金竟然涨了这么多,考不考虑卖掉一些平仓,锁定收益?”
我礼貌性地敷衍了几句,没有任何操作。
接下来去年的 10 月下旬左右,上证指数回调了一些,她那边的电话又来了:“X 先生,您现在平仓一部分指数基金还能锁定收益,现在看很可能未来一段时间指数还会下跌啊。”
我依旧礼貌性地敷衍了几句,没有任何操作。
到了今年 2 月,理财经理的电话又来了:“X 先生,我们行现在有一批特色存款,您看看要不要存一点?其实您要是早前平仓一部分指数,锁定收益,现在用那些收益配置一些特色存款,这该有多好。”
我在电话里表示了“感谢”,然后没有任何操作。
上个月,理财经理又来电话:“X 先生,您持有的 X 指数(行业指数)基金最近涨了好多,可能接下来会有调整,您考不考虑换仓?买一些还在低位的基金?我们行最近有一个新基金发售,您也可以参考一下,我等下发给您。”
我照例不理会她的建议,不进行任何操作。
对她的这些电话,我们不妨刨去其中对银行产品的推销,总结一下她这一系列对行情的判断和建议:
大盘涨了(去年 9 月底的电话),手里稍微有了一点浮盈,赶紧卖。
大盘跌了(去年 10 月下旬的电话),感觉还会跌,继续卖。
大盘萎靡了(今年 2 月的电话),后悔早点卖多好。
大盘又涨了(上个月的电话),赶紧四下张望看哪个涨得更好,赶紧换仓。
她的这些判断和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投机思维。
如果我们的读者中在上面任何一个场景和她的思维一样,除非你是交易天才,否则那就完全不适合参与 A 股。
另外,对长期在加密生态中参与,但现在蠢蠢欲动对 A 股有点激动的投资者来说,我想特别地提醒一下:
先回顾一下自己这些年在加密生态中的经历,想一想,如果自己连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确定性如此高的投资标的都抓不住、都挣不到钱,凭什么能在 A 股这个更加复杂的市场中挣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