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识分析 AAVE
2025-08-25 14:23
司马聪AI频道
2025-08-25 14:23
司马聪AI频道
2025-08-25 14:23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近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稳定币法案》,这是美国首次通过的加密资产立法,标志着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迎来了监管新纪元。该法案明确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法律地位,并对其发行、储备要求以及监管框架作出了细致规定,为稳定币市场的合法化和透明度提升奠定了基础。

《稳定币法案》的核心条款直接影响了稳定币生态,并通过连锁效应波及整个加密市场。这一监管框架不仅将重塑稳定币行业,还将通过稳定币的广泛应用,影响 DeFi、Layer 1 区块链和 RWA 等多个加密赛道。

而率先影响 DeFi、RWA 板块已成市场广泛共识。

当下,这种共识正从宏观层面的法规建设到落地,外溢到微观层面的加密货币交易市场板块价值乃至某些代币的前途判断,比如 AAVE。

这种外溢,也更多的体现为对某一代币价值及价格的共识形成。

这种外溢是具象的

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用数学模型推演金融业如何落地 RWA》)显示,有人用数学模型深度推演 RWA 的最优落地路径。其核心论点是:RWA 利用区块链和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 的独特属性,解决了传统金融长期存在的痛点。并基于“资产的内生收益率必须显著高于其在 DeFi 世界中的融资成本(基本维持在 4%)”;“资产必须具备低风险、低历史回撤和稳定的现金流预期”;以及“资产所面临的核心尾部风险必须存在成熟、低成本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以进行有效对冲”为标准, 以去中心化借贷巨头 AAVE 作为参考来进行论述。

以下摘自原文,是它完整的推演过程:

假设案例:特斯拉充电桩资产的链上化与 DeFi 循环贷实践

为了将上述理论具体化,我们构建一个假设性案例,并进行严谨的数学推导。

假设案例背景:特斯拉公司(Tesla Inc.)为加速其在美国境内的超级充电网络建设,计划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该债券以未来充电桩网络的稳定现金流(充电服务费)作为偿付来源,我们将其命名为“特斯拉充电基础设施债券(Tesla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Bond, TCIB)”。债券年化利率为 8%,期限为 5 年。

第一步:链上发行与 DeFi 协议准入

特斯拉选择一家合规的 RWA 代币化平台,成立 SPV 来持有这批债券。该平台在以太坊(或其他主流公链)上发行 TCIB 代币,每枚代币面值 1 美元,代表了对该债券资产池的一份债权。

得益于特斯拉的优质主体信用和充电网络的稳定现金流预期,TCIB 代币成功通过了去中心化借贷巨头 AAVE 的风险评估,被批准成为 AAVE 平台上的合格抵押品。

AAVE 释义:AAVE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借贷平台,用户可以存入资产赚取利息,也可以超额抵押资产借出其他资产。所有借贷行为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是 DeFi 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第二步:DeFi 循环贷的数学推导与杠杆放大

假设 AAVE 平台根据 TCIB 的风险评估,设定其抵押借贷比率(Loan-to-Value, LTV)为 90%。同时,市场上主流稳定币(如 USDC)在 AAVE 上的借贷年利率为 4%。

一位投资者拥有 100 万美元的初始本金,计划通过循环贷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大其 TCIB 的持仓规模和收益。

循环贷操作流程与数学推导:

初始投资:投资者用 100 万美元购入 100 万枚 TCIB 代币;

首次循环:将 100 万枚 TCIB 存入 AAVE 作为抵押品,可借出的稳定币金额为:Loan1​ = Initial Princial × LTV = $1,000,000 × 90% = $900,000;

第二次循环:将借出的 90 万美元稳定币,在市场上再次购入 90 万枚 TCIB,并将其再次存入 AAVE。Loan2​ = Loan1​ × LTV = $900,000 × 90% = $810,000,可再次借出的稳定币金额为 $810,000

持续循环:重复此过程,每次将新借出的资金用于购买 TCIB 并再抵押。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总共能撬动的资金规模(即总资产规模)为初始本金加上历次借款之和:

Total Assets = P0​ + P0​⋅LTV + P0​⋅LTV2 + P0​⋅LTV3+…

其中,P0​ 为初始本金。当循环次数趋向于无穷时,这是一个收敛的几何级数,理论上的最大杠杆倍数为:Max Leverage = 1 / (1−LTV)​ = 1 / (1−90%​) = 10 倍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保留安全边际以应对抵押品价值波动和利率变动,投资者不会采用极限杠杆。假设该投资者选择一个较为稳健的 4 倍杠杆,即将其总资产规模放大至 400 万美元。

总资产规模:100 万 × 4 = 400 万 TCIB

自有本金:100 万

借贷资金:400 万 − 100 万= 300 万 USDC


第三步:收益与资金成本精算

年化资产总收益:TCIB 总头寸产生的利息收入 Gross Yield = Total Assets × Asset Coupon Rate = $4,000,000 × 8% = $320,000

年化资金总成本:为借入的 300 万美元稳定币支付的利息 Cost of Capital = Borrowed Funds × Stablecoin Interest Rate = $3,000,000 × 4% = $120,000

年化净收益:Net Income = Gross Yield − Cost of Capital = $320,000 − $120,000 = $200,000

自有资本净回报率 (Return on Equity, ROE):ROE = Net Income / Initial Principal​ = $200,000​ / $1,000,000 = 20%

通过 DeFi 循环贷,投资者将原本 8% 收益率的资产,在 4 倍杠杆下实现了高达 20% 的 ROE,这充分展示了 DeFi 无许可性和可组合性带来的资金效率放大效应。

第四步:尾部风险对冲

高收益必须伴随着对风险的深刻理解和管理。TCIB 资产面临的尾部风险(Tail Risk)主要有两个:

信用风险:特斯拉公司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或充电桩业务现金流不及预期,导致债券违约,使得 TCIB 面值贬值触发清算风险。

市场风险:出现宏观黑天鹅,补保证金的需求旺盛导致流动性紧张,浮动借贷利率飙升。

根据我们提出的“对冲标准”,这些风险需要有对应的金融工具来管理。考虑到特斯拉是全球瞩目的美股上市公司,其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常成熟,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股票期权来对冲 TCIB 的信用风险。

对冲策略:购买特斯拉股票的长期虚指看跌期权(OTM Put Option)。

逻辑:如果特斯拉经营出现重大危机或出现宏观黑天鹅,其股价必然暴跌。此时,看跌期权的价格会飙升,其带来的收益可以有效覆盖 TCIB 债券可能出现的本金损失。这相当于为我们的债券资产购买了一份“违约保险”。

对冲成本与最终收益测算:

购买足额对冲 400 万美元 TCIB 敞口的特斯拉看跌期权组合,其年化的期权金(Premium)成本为总资产规模的 2%。

Hedging Cost = Total Assets×Hedging Cost Rate = $4,000,000 × 2% = $80,000 年化对冲总成本;

Hedged Net Income = Net Income − Hedging Cost = $200,000 − $80,000 = $120,000 对冲后年化净收益;

Hedged ROE = Hedged Net Income / Initial Principal​ = $120,000 / $1,000,000​ = 12% 对冲后自有资本净回报率 (Hedged ROE)

经过对冲,尽管 ROE 从 20% 下降至 12%,但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成功地将不可预测的“黑天鹅”风险转化为一笔可控的、固定的运营成本。12% 的净回报率,对于一个风险可控的类固定收益策略而言,依然远高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极具吸引力。

此推导过程可以参考 2025 年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共同发起成立“蚂蚁鑫能”,双方曾于 2024 年锚定湖南、湖北两省 82MW 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完成全球首单光伏绿色资产 RWA,融资金额超 2 亿元。以及 2024 年,朗新集团联合蚂蚁数科完成国内首单新能源实体资产 RWA 项目,在中国香港以平台运营的 9000 座充电桩为锚定资产完成 1 亿元人民币融资。该项目通过区块链、AIoT 等技术确保资产数据真实透明,并以“收益权通证”形式在链上发行。

上述经济模型看似完美,好到让人不禁开始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以上述方式实现收益,何不集中全部资源及金钱,去 AAVE 上实现财富自由呢?

而上述信息的评论区的内容是核心,包含作者在内的众人一致看好 AAVE 的前景。所以,盘一盘 AAVE 的成色是不可避免的一环,尤其是放在稳定币法案落地的今天,更具时代背景。

但问题是,要用哪种姿势来盘 AAVE?

答案是常识。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了解。


什么是 RWA

真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 RWA)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非数字实体资产,以及与之相关的收益权、合同权益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其通证化,使之能够在链上交易和流通。根据 rwa,2025 年 6 月,全球链上 RWA 资产总价值已突破 233 亿美元。

对传统金融用户而言,RWA 提供了进入链上投资、跨市场配置的便捷通道;而稳定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连接作用,既能保证链上资产的稳定价值,又能简化传统资产向链上迁移的过程。对于已在 Web3.0 领域的投资者而言,RWA 则是回归传统金融、落地现实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 RWA,虚拟资产能顺利切换为债券、黄金甚至房地产等真实资产,实现财富在两个世界之间的自由流动。

它真正的想象空间在于增量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RWA 通过资产的通证化,显著降低了投资的门槛,让原本难以分割和流动性不足的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或私募基金等,以更灵活的形式进入市场,从而全面释放投资流动性。对传统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资产配置的选择范围更广、交易更加便捷;而对更多普通人来说,以往门槛过高的资产也变得触手可及。

2017 年,伴随去中心化金融(DeFi)概念逐渐成熟,RWA 的理念也开始萌芽,Polymath、Harbor 等项目率先探索证券代币化的路径。而这一系列发展背后的技术基石可以追溯到 2016 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Reddit 用户 u/vbuterin)在社区中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构建一个无需撮合、自动运行的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借鉴预测市场机制。

2018 年,这一设想催生的自动化做市商(AMM)模型,最终由 Uniswap 实现落地。

2020 年,Centrifuge 项目通过代币化应收账款等资产,帮助中小企业链上融资。Aave、Compound 等 DeFi 平台也尝试将 RWA 作为抵押品引入借贷业务。

关于 RWA,以下几点被严重忽视:

一方面基于监管合规性的考虑,如 Robinhood 向欧洲客户推出的美股代币化产品、降低了投资者投资美股的门槛,然而是否所有人均适合投资代币化美股、以及是否所有人适合投资私募股权份额?所谓的“金融民主化”未必满足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本身就是以投机为目的的链上资金而言,代币化 RWA 收益率未必具备吸引力,同时考虑到优质资产的稀缺性、并非所有上链资产具备资金端需求。

什么是代币化

代币化(Tokenization)是指实物资产的所有权转换为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的过程。现实资产代币化通常需要以下过程:1)资产确认:确定资产所有权、估值,并通过设立 SPV(独立法人实体)或信托机构来持有资产,为后续代币发行提供法律合规基础;2)代币设计:根据资产特性,选择合适的代币标准。3)智能合约部署:将资产的所有权权益或收益权编写成智能合约,发行代币。4)上线交易与流通:代币发行完成后,可选择在区块链网络的市场上进行流通交易。

整体来看,RWA 上链方式主要通过设立实体法人,持有“真实资产”后对应发行链上的“所有权”凭证,完成所发行数字货币和“真实资产”价值的锚定。与稳定币相比,稳定币发行商对于稳定币持有人的承诺近似于一种债务关系,即承诺赎回美元,发行商承担抵押资产价值波动带来的损益,而 RWA 发行商和持有人更多是一种股权关系,由 RWA 的持有人承担抵押资产价值波动带来的损益。

为让现实世界资产准确反映链下资产的价值,需要借助外部数据。以股票作为现实世界资产的代表为例,去中心化金融需要获取该股票股价表现,这样其在链上的市值才能与链下的市值保持一致。类似 Chainlink 这样的去中心化预言机可用于向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提供链下资产数据。

DeFi 生态的核心机制是通过超额抵押,实现价值传递,将资产价值映射到新生的代币符号上。

DeFi 市场中最常见的运作机制是通过超额抵押(或者是足额抵押)将资产价值传递到代币上。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合约抵押资产,从而使其平台具备实现信用传递的机制能力。这点与银行准备金类似,只不过现实社会的银行准备金率低于 100%,并非超额抵押。

参与过 DeFi 挖矿的都知道,挖矿所得新矿币本质上在矿工眼中是缺乏价值支持的(矿币是这个“项目平台”的资产凭证,代表收益权或者治理权,这种对应机制类似股票);甚至矿币往往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空气”,所以挖到矿币第一时间卖(swap)成 USDT/ETH 等有价值的币种是一部分矿工的需求。就算是所谓的长期主义者,在 DeFi 生态中,之所以相信凭空产生的矿币,是因为这个矿币能够兑换(swap)成 USDT/ETH 等更有价值的品种。

循环贷

质押,是指将资产或财产用作抵押以获取贷款或信用的行为。AAVE 是一个 Decentralized 非托管流动性市场协议,存款人(流动性提供者)通过将资产存入 AAVE 的公共资金 Pool 来提供流动性获取被动收入,借款人则可以用超额抵押或无抵押的多种方法,自由地从资金 Pool 中借出资产。

传统金融中进行信贷活动往往需要对借贷人进行信用审查,并且伴随着还款期限,AAVE 的诞生使得信贷活动无需任何信用审查也可以进行,且清算效率高使得出现坏账的机率也远远低于传统借贷模式,并且在 AAVE 中借款不存在还款期限。

用户可以在 AAVE 上进行稳定币杠杆套利赚取更多收益,还可以选择在不同的 DeFi 平台中寻找利息差或者寻找价差使用闪电贷差价来进行套利、将手中的波动资产进行借贷加杠杆来放大收益等操作。

循环贷的本质是“自我强化的借贷需求” ,它不断产生新的借贷行为,从而扩大 AAVE 的借贷池规模。

透过常识看 AAVE

我们延用上文中的数学模型来探究其中的细节,目的在于不仅揭示出这个模型的高度理想化,也揭示出 AAVE 存在的现实风险。

这个案例表面上是“用真实世界资产做 DeFi 化创新”,实质是典型的高杠杆金融套利结构,以高信用主体的未来现金流为担保物发行债券,再进行杠杆买入,没有创造任何新经济价值,只是转移风险、提升资金效率;该结构本质上并不比传统金融的资产池杠杆化更优,而其嵌套于 DeFi 中的非托管性质反而更脆弱。

看似“可对冲”,实则存在致命系统性脆弱点,所谓的“安全抵押物”高度依赖特斯拉未来 5 年的充电桩运营稳定性;然而特斯拉的主营业务是汽车,不是电力基础设施,其收入的可预测性仍受市场竞争、电价波动、政策补贴变化等影响;本质上是把企业信用资产当作主权债券等风险极低资产使用,估值逻辑存在错配。

 债券违约(TCIB 的信用风险)与公司股价暴跌(期权标的)的相关性并非 100%。

“不可预测的黑天鹅转化为可控的、固定的运营成本”: 这是最大的误导。尾部风险的本质是其不可预测性和极端破坏性。对冲只能降低特定风险的冲击,但无法完全消除。2% 的期权金是基于正常市场波动计算,一旦真正的“黑天鹅”来临,期权策略的有效性、流动性以及期权金的真实成本都可能与模型大相径庭。2008 年金融危机中,很多自认为对冲“完美”的策略都破产了。

CIB 所依赖的“未来现金流”仍由中心化 SPV/ 运营方控制,链上智能合约无法直接验证其真实回款状况;导致 AAVE“去中心化评估”并不真正去中心,协议风险评估机制本质仍依赖链下信用模型。

该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金融监管“边界套利”:整体结构不受传统资本充足率、杠杆限制、集中度管理等监管机制约束。

所谓的“12% 对冲 ROE”仅在极端理想状态下成立

关键变量包括:

l TCIB 在 5 年内持续正常兑付;

l AAVE 抵押品不会在市场波动下被清算;

l 看跌期权真实能覆盖违约损失;

l USDC 借贷利率稳定不飙升;

任一假设被打破,将导致链式风险传导与资产崩溃。

举例来说,2025-07,62 万枚 ETH 批量解质押事件或与 Aave 平台 ETH 存款大量提取导致借款利率飙升有关。短时间内 Aave ETH 存款被大量提取导致借款利率飙升,循环贷玩家从爽吃利差到亏损,被迫赎回 stETH 以去杠杆导致了当前局面。Aave ETH 借款 APR 曾一度飙升至 10%,Lido stETH 目前退出等待期已延长至 21 天(正常是一周内),链上 stETH 兑换为 ETH 仍存在近千分之四的折价。

这是一个经典的 DeFi 杠杆循环(looping/leverage loop) 过程,本质上是用初始资金抵押借贷、再用借贷资金购买资产并再次抵押,从而放大总资产规模,也放大收益和风险。

投资者通过不断抵押 - 借贷 - 再购入 - 再抵押,实现总资产不断增长,其过程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AAVE 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借贷协议,类似于一个无银行中介的货币市场。它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利差收益”:

u AAVE 从借款人那里收取贷款利息(例如年化 5%)

u 向存款人(比如 USDC 存入人)支付存款利息(例如年化 3%)

u 中间的 2% 利差归 AAVE 协议及其代币持有者(或金库)

AAVE 允许循环贷(Looping)是为了:

l 鼓励 TVL 上升:循环借贷行为大幅提高了平台锁仓规模(Total Value Locked),让 AAVE 协议在各类 DeFi 排行榜上看起来“更大更有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户和开发者。

l 提升借贷需求:用户不断借入稳定币、重新买入资产并再次抵押,相当于放大了借贷需求 —— AAVE 从中赚取更多利差。

l 利率模型设计下的“非零和博弈”:AAVE 是动态利率模型,利率随借贷比率上升而升高,循环贷用户往往愿意支付较高的借贷利率,推动利率市场更活跃。

整个链条唯一真正能带来外部现金流的资产,是特斯拉充电桩(或其收入权益),其净收益才是支撑整个债券还本付息的唯一外部正现金流来源。

循环杠杆在 每一次“借出稳定币再买入原资产再抵押” 的过程中,会产生 实际的链上购买行为,这实际上构成了正向买盘压力,从而 推高了该资产(如 TCIB)价格。这也是 DeFi 中最常见的“泡沫自我强化”机制之一。

正确的 RWA 定价逻辑应是:

链上 TCIB 代币 ≠ 价格锚定于 1 美元,而是应该:

1. 动态反映其链下基础资产价格;

2. 有做市商或预言机同步链下真实估值(如债券市场价格);

否则就会出现套利或价格扭曲。

这是金融学的基本原则: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一价定律要求:

l 相同资产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应趋同

l 若存在价差,套利者会买入低价市场、卖出高价市场,直到价差消失

TCIB 是线下债券映射的链上 Token(RWA 代币),理论上,链上 TCIB 价格应锚定链下债券的净现值(NPV),即未来现金流折现,如果链下的特斯拉充电桩业务出现停电、自然灾害、监管禁令等,链下债券会贬值,若链上 TCIB 价格不跟随调整,就形成了套利空间,严重时甚至出现“空中楼阁”。

链上资产(无论多 Defi)最终依赖链下的合法性、现金流、信用评级与违约风险。这就是“回归常识”。

在这整个杠杆链条中,存在多个敏感性因素,但最核心、最致命的敏感性因素是: TCIB 代币(抵押品)的链上市场价格波动(与底层资产表现息息相关)。 如果 TCIB 价格跌幅超过安全边际,就会触发自动清算。在高杠杆下(如 4 倍杠杆),即使 TCIB 价格小幅下跌(例如 5-10%),也可能导致大额抵押品被清算。

DeFi 借贷利率是浮动的。如果大量用户都涌入 AAVE 借出稳定币(例如都想进行这种循环贷套利),或者市场整体流动性紧张,稳定币的借贷利率可能从 4% 迅速飙升到 8%、10% 甚至更高,这将迅速吞噬净收益,甚至导致负收益,迫使投资者平仓或面临清算。

监管套利

AAVE 生存空间的核心逻辑:DeFi 的“去中心化”与“无许可性”优势,与传统金融的“合规”与“风控”限制的对立。

从最底层最基础的借贷原理来看,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券商等)确实可以复制 AAVE 的“存贷”机制。但关键在于“如何复制”以及在“什么规则下复制”。AAVE 的存在空间,正是基于其与传统金融在核心运作原则上的差异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监管套利空间。

AAVE 生存空间的核心逻辑:DeFi 的“去中心化”与“无许可性”优势,与传统金融的“合规”与“风控”限制的对立。

传统金融机构为何“不直接复制”AAVE 的模式?

l 资本金要求和杠杆率限制(如巴塞尔协议):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持有充足的资本金来覆盖其风险敞口,这限制了其能提供的杠杆倍数。它们不能无限制地将客户存款进行循环抵押借贷。

l KYC/AML(了解你的客户 / 反洗钱)法规: 传统金融机构必须对所有客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资金来源审查,并监控可疑交易。AAVE 的无许可性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匿名参与(尽管合规稳定币会增加 KYC/AML 要求)。

l 投资者保护与适当性管理: 银行有义务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只向其推荐适当的产品。高杠杆 DeFi 循环贷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风险极高,不符合适当性原则。

l 资产托管与再抵押规则: 传统金融对客户资产的托管有严格规定,银行不能随意将客户的存款或抵押品进行再抵押或用于投机。而 AAVE 的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的抵押借贷,在传统语境下可能被视为一种高度灵活但不受监管的再抵押行为。

l 系统性风险防范: 传统金融监管机构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DeFi 中高杠杆的清算机制可能导致“清算瀑布”,这在传统金融中是被严格限制和避免的。

AAVE 之所以能提供相对高收益,正是因为其风险敞口大于传统金融,且提供了传统金融无法提供的无许可性、高杠杆和可组合性。追求超额收益必然要承担超额风险。如果真的能“完美地”赚取高收益,那所有人都会涌入,直至收益被套利抹平,但前提是风险必须可控。而 DeFi 的很多风险目前仍是不可控的“黑天鹅”。

更重要的一点是:透明法案即将到来,这将抹平 AAVE 的监管套利空间,但是否有利于其发展,根据上述分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也用数学模型回答问题

接下来我将用模型方式推演一个“4 轮循环杠杆 + TCIB 价格下跌 10%”的敏感性分析。


达到 4 倍杠杆时的状态:

u 总资产规模 (Total Assets): $4,000,000 (4,000,000 枚 TCIB)

u 自有本金投入 (Initial Principal): $1,000,000

u 累计借入稳定币 (Total Borrowed Funds): $3,000,000

u 实际 LTV ( 借款 / 总资产 ): $3,000,000 / $4,000,000 = 75.00%


在这个案例中,投资者最初选择 4 倍杠杆(实际 LTV 75%),而不是理论极限 10 倍杠杆(理论 LTV 90%),这提供了 15% (90% - 75%) 的安全边际。正是这个安全边际,使得在 TCIB 价格下跌 10% 后,其新的 LTV (83.33%) 仍然低于假设的清算阈值 (92%)。因此,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价格下跌 10% 并未直接触发清算。

保证金缩水: 尽管没有清算,但投资者的自有资本(保证金)从 $1,000,000 大幅缩水至 $600,000。这意味着投资者的损失是 $400,000,占其初始本金的 40%。这是由于杠杆的放大效应,价格小幅下跌即可导致自有资金的大幅亏损。

83.33% 的 LTV 已经非常接近 90% 的理论 LTV 上限,也更接近 92% 的假设清算阈值。如果 TCIB 价格再下跌约 10% 左右(从 $0.90 跌至 $0.80 左右),LTV 将达到 $3,000,000 / ($4,000,000 * 0.80) = 93.75%,就将触发清算。

案例未考虑借贷稳定币利率(4%)的波动。如果价格下跌同时伴随借贷利率飙升,投资者的财务压力会更大。

这个案例清楚地表明,即使在看似“稳健”的杠杆倍数下,底层资产的小幅价格波动也能导致自有资金的大幅亏损,并使头寸迅速逼近清算线。这再次印证了 DeFi 高杠杆策略固有的高风险性。

对了,假设 10 倍杠杆呢?

如果达到 10 倍杠杆,那么:

TCIB 价格只要下跌任何微小的幅度(哪怕不到 1%),都将立即触发清算。

TCIB 价格下跌 10%,则会引发灾难性清算,投资者将损失所有自有本金。

这是因为在 10 倍杠杆下,实际 LTV 已经达到 90% 的理论极限,没有留下任何安全边际。

所以我们回到一个大白话的问题:

政府通过稳定币法案,难道是让你冲进 AAVE 加杠杆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据 validatorqueue 网站最新信息,ETH 排队解质押数量增至 637,450 枚,净赎回达 31.6 万枚;等待队列时长为 11 天又 2 小时,创历史最高时长。

再看 AAVE 官网实时(2025-07-25)数据:


核心供需数据概览:

Ø 总供应量 (Total supplied): 2.29M ETH ( 价值 $8.29B)

Ø 存款年化收益率 (Supply APY): 2.43%

Ø 总借款量 (Total borrowed): 2.17M ETH ( 价值 $7.85B)

Ø 可变借款年化利率 (Borrow APY, variable): 3.03%

94.76% 的利用率意味着池子里的 ETH 资产已经非常紧张,几乎所有的存款都被借走了。这通常预示着,一旦有更多的提款需求或借款需求,利率会非常敏感,并可能迅速飙升。

标准 ETH 作为抵押品,意味着,如果你用 ETH 做抵押借款,你的贷款金额不能超过抵押品价值的 80.5%。一旦抵押品价值跌到贷款金额的 120.48% (100%/83%),你就会被清算。这个安全边际非常非常小。

E-Mode (ETH correlated) 作为抵押品, E-Mode 为高度相关的资产(如 ETH 和 stETH)提供了更高的杠杆率,因为它认为这些资产价格走势一致,风险相对较低。但其安全边际 (95.00% - 93.00% = 2.00%) 甚至比标准模式更小,这意味着极小的价格波动就可能触发清算。

无论是在标准模式还是 E-Mode 下,2.5% 或 2.0% 的清算安全边际都意味着,ETH 价格哪怕有 2-3% 的轻微回调,或者借款利率因为高利用率再上升一点点,都足以立即触发大量循环贷头寸的清算。这使得循环贷玩家处于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司马聪AI频道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