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新平台的资产够不够特别?能吸引来真金白银的「流量」到底从哪来?
撰文:Squid | drift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Solana 上已有数十个同质化的 Launchpad,且每天还在不断新增。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简单框架,帮助梳理行业乱象并引发思考。我们从核心问题切入:
为什么用户会选择新的 Launchpad,而非 Pump.Fun(或如今的 Bonk)?
用户可分为竞拍者与部署者两类。尽管这两类群体高度关联,但由于资金是稀缺资源,竞拍者是我们首先关注的核心群体。
若要分析买家为何选择新平台而非头部平台,答案很简单:他们认为新平台有更多赚钱机会。但其中许多因素是平台无法掌控的,因此本文聚焦于平台可控制的两大驱动因素:
让我们深入探讨。
人们购买代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投机(认为代币会升值),二是实用(代币有实际用途)。
但 Launchpad 无法在投机层面形成差异化。模因具有自发性且依赖市场,而收益等基本面因素最终由项目方或产品决定。
Launchpad 可通过提供差异化的配套基础设施与工具,在实用性上形成优势,让部署者从上线第一天就能接入。这类支持形式多样,但竞争可能集中在垂直领域更聚焦的平台。需注意的是,配套设施不仅要赋予代币独特效用,更要创造「有价值的效用」,即给用户一个必须购买的理由。
两者均尝试将社交影响力代币化,且每个创作者仅能发行一个与推特账号绑定的「灵魂绑定代币」。
(需说明:我认可 Ego 团队,选择该案例是因为相信他们会持续优化。)
此外,「提供效用」不等于「创造价值」。例如,许多基于推文的代币化平台将推文整合到配套设施中,形成「基于价值的精选社交流」。这虽为一种效用,但如果无人使用该社交流,其价值便为零。这类平台往往难以创造真正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创造价值并非易事,需审慎评估配套设施或设计是否真正有价值。同时,差异化是相对的。当前行业流行的「代币回购工具」和「项目经济与代币飞轮绑定」等功能,虽短期内有价值,但很快会沦为标准化技术。一旦失去差异化,便不再具备吸引力。
综上,从「资产」角度评估新平台时,需思考:代币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这种差异化是否为代币增加了价值?
我目前关注的领域包括:激励式分布式训练、下一代决策市场(存在一些有趣的机制)、小众现实世界资产(有一些新颖设计)、初始代币发行机制(ICM,处于早期且潜力大)。
接下来探讨另一个差异化因素:专属部署者「流量」。这与风投的「交易流」类似,核心是平台能否吸引最热门的项目上线。
从有限合伙人(LP)的视角看,评估风投机构的关键之一是其是否有优质的专属交易流。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 Launchpad。两者的回报结构相似(头部项目贡献大部分交易量 / 收入),且本质是「让创造价值的人选择你而非同质化竞品」。
例如,一种反向观点认为:Believe 初期的成功并非源于机制设计(事实上我不认同这种设计),而是因其创始人 Pasternak 能吸引原本不会发行代币的 Web2 创业者 —— 这就是流量的价值。
大型平台天生具备流量优势:它们拥有用户、生态整合能力和分发渠道。但用户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新平台必须靠切实的差异化才能吸引流量。
以下是流量差异化的几个常见因素:
综上,从「流量」角度评估新平台时,需思考:部署者为何选择该平台?他们当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差异化是否具有粘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我对市场上主流 Launchpad 走向的分析(非 Solana 上的已标出所属的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