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BASE 在 ZK 方面做出了两个关键性的突破:Hub 分层架构设计和 ZK-TEE 双重验证机制。
撰文:NingNing
实时 ZK 证明网络 ZEROBASE 推出了 ZKFi 的新玩法,在 CT 引起了众多讨论,我也来凑凑热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在加密世界里,ZK( 零知识证明 ) 技术经常被公认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由于 ZK 技术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大多数人所能理解的就是那个「不用开门就能验证你有钥匙」的经典比喻。
但实际上部署一个在真实生产环境的 ZK 系统,工作流包括:定义问题和电路设计、编译电路、生成证明、验证证明、证明和验证的优化、应用与集成。
相信你在无数关于 ZK 的投研报告中看到过它的经典应用场景有:隐私交易、身份验证等等,但真正让 ZK 成为加密技术原语"皇冠上的明珠"的是,ZK 能够重构区块生产流程。
随着 ZK 基础设施的完善和 zkEVM 的成熟,以太坊基金会于今年 11 月的曼谷 DevCon 上发布 BeamChain 路线图,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七年内实现以太坊主网区块生产流程的完全 ZK 化。
而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技术瓶颈,即是 ZKP 的生成速度。为突破这个技术瓶颈,各大 ZK 技术团队在 24 年拿出各式各样的 ZKP 生成加速解决方案。
而当 ZK 证明生成规模化、网络复杂度提升、隐私需求增加,架构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ZEROBASE 在这方面做出了两个关键性的突破:Hub 分层架构设计和 ZK-TEE 双重验证机制。
在深入理解 ZEROBASE 的 Hub 分层架构之前,我们需要先理清 ZKP 生成网络面临的技术瓶颈。想象一下,如果让一个中心化的 Hub 来管理所有节点,会发生什么:
1.通信负载问题
2.状态维护开销
ZEROBASE 的 Hub 分层架构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1.局部状态管理
2.可扩展性
3.故障隔离
ZK 和 TEE 的结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深层次的技术融合。这种融合源于对两种技术特性的深刻理解:
1.ZK 的技术边界:
2.TEE 的关键特性:
ZEROBASE 将两者结合的数据流设计:
输入 -> TEE 加密处理 -> 可信计算 -> ZK 证明生成 -> 链上验证
( 硬件隔离 ) ( 高性能 ) ( 正确性保证 ) ( 最终确认 )
通过这样的技术架构,ZEROBASE 成功地在性能(证明生成提速 100 倍、并发处理能力增强、实时响应)、安全性(多层次防护机制、计算过程全程加密、最终结果可验证)和可扩展性(节点动态扩缩容、计算资源复用、网络弹性扩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 ZK 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不仅解决了当前的技术挑战,也为未来的扩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ZEROBASE 的代币经济学模型设计。我们知道由于 ZKP 生成网络并非区块链的概率性共识机制,所以不能直接复用经典的代币经济学模型设计。
ZEROBASE 的代币经济学模型设计展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多方利益平衡系统,让我们来分析各个参与方的利益对齐:
1. 用户 ( 质押者 ) 视角
获得:
付出:
2. TEE 节点运营商
获得:
付出:
3. Hub 运营商
获得:
付出:
4. 项目方 (ZEROBASE)
获得:
付出:
5. 托管方 (Binance Custody)
获得:
付出:
ZEROBASE 通过这个精心设计的架构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有效对齐,为项目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技术创新 (ZK+TEE)、经济激励 ( 高收益质押 ) 和治理机制 (Hub 架构 ) 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系统。
我们知道,目前大多数 ZK 项目方给人一种高冷的技术贵族形象,他们的核心关注点在于 ZK 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普通用户很难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也没有渠道分享 ZK 项目的成长性机会。
而 ZEROBASE 通过构建这样一个新的正向循环系统,实现了生态角色利益对齐和技术架构创新的双赢局面,这种新范式或可以称为 ZKFi,为深陷在商业模式困局中其他 ZK 项目方「指明了方向」。
以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