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称,有陌生人在某动旗下的某 AI 产品中输入他的姓名和学校后便得到了他的微信账号,并因此联系上了他。
飒姐团队听闻此消息不由大为震惊:AI 原来已经如此先进!那我们以后岂不是无所遁形,身上的小秘密都藏不住了?
飒姐团队今日文章便借这一起事件,谈谈 AI 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01
精准定位个人:AI 强大的爬取能力
据该网友描述,之所以 AI 能够输出他的微信账号,是因为其 2023 年时为学生剧组招募现场演员时在一篇推文上留下了微信账号方便被招募者联系,但这条推文在发布了一周左右便被删除了。
即便仅仅只存在了短短一周时间,强大的 AI 产品仍然爬取并保留了该网友的相关信息,并在其他人进行搜索时将该信息予以公布。
飒姐团队在获知该消息之后大为震惊,并在第一时间通过该 AI 产品核实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通过几次简单地输入“学校 + 姓名 + 联系方式”作为检索词进行尝试,AI 产品会产出不同的结论,但目前并不会主动透露具体的联系方式。
在某次输出结果中,该 AI 产品甚至提示称:“很抱歉,未经他人同意随意透露联系方式是侵犯隐私的行为。如果您想联系 xxx,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比较合理的途径:……”
目前尚不知晓该提示发生于网友所称的事件之前还是之后,但该等声明显然是较为妥当的做法。而在该等声明之后,AI 又详细地提示了检索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合理获取联系方式,如通过该大学信息门户或校内论坛、该大学相关院系办公室、相关学术平台、相关社交平台等。
02
AI 爬取个人联系方式并提供究竟是否合法?
回到该事件本身,一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便是,AI 爬取个人联系方式并提供的行为究竟是否合法。
事实上,这个问题更为准确的问法是:AI 爬取公开的个人联系方式并提供的行为是否合法?
对此,无论是《民法典》还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均已有相关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六条指出,“处理个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二)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指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个人信息:……(六)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此外,该法第二十七条进一步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个人明确拒绝的除外。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取得个人同意。”
因此,综合《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现行法律并不禁止个人信息处理者包括 AI 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自然也就不禁止 AI 爬取并向他人提供该等个人信息。但是该处理行为有两个前提:其一,个人没有明确拒绝;其二,该处理行为并未侵害个人的重大利益。对于此两者,只有在个人重新进行同意的基础上,个人信息处理者才能进行处理。
具体到本事件的场景下,尽管该网友曾经对外公布了自己的微信账号,但其公布只是为了方便应聘者联系,且只是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公布,事后也删除了相关的文章。因此,无论是从公开信息的目的,还是事后予以删除的行为,都应当视为该网友明确拒绝他人在其授权范围外处理该个人信息。
在此情况下,AI 产品擅自处理该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03
思考:如何明确拒绝 AI 爬取个人公开内容?
事实上,除去个人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存在,AI 能够爬取的内容多种多样,无论是个人信息还是个人创作,只要该内容被公开在网上,便有被 AI 爬取的可能。因此,对于个人而言,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对于创作者而言如何保护自己的作品成为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飒姐团队最近也在社交平台上注意到有的用户会在自己的文章中特别声明自己的作品或者信息均不提供给 AI。这无疑是相当有法律意义的做法——该举动直接明确了自己的拒绝态度,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并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问题并非完全不存在,目前最为严峻的问题是,AI 爬取时也许并不能识别该等声明,对于 AI 而言,该文章同样也仅仅只是一份可供爬取的数据,与其他数据并无不同。
即便在后续如用户发现自己已经明确拒绝授权的内容被使用时,用户可以更为“理直气壮”地主张自己的权利,但实质的侵害早已产生,更何况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已经受到侵害。在不知道侵害者是谁、侵害是否存在的情况下,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显然难以提起。
因此,最为妥当的解决方式,可能是各大公开平台提供专门用于屏蔽 AI 爬取功能的窗口,在勾选该选项的情况下直接提供屏蔽功能,从而在根本上、实质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从法律上解决问题。
而前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立法者和各大互联网厂商的通力合作:一方面,该设想的实现需要法律法规进行明确,从而督促和促使各大厂商有压力和动力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该设想的实现更需要各大互联网厂商达成技术上的一致,从技术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04
写在最后
飞速发展的 AI 科技正在不断敲响人们的警钟,作品抄袭、信息泄露、新型诈骗,AI 便利生活的同时,各种弊端也接踵而至。
飒姐团队不反对 AI 的发展,甚至非常期待和看好未来 AI 产业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野蛮生长而不顾他人利益,我们也衷心希望法律和 AI 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让 AI 产业在中国茁壮、健康成长。
如果您身边有对新科技、数字经济感兴趣的朋友,
欢迎转发给Ta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 sa.xiao@dentons.cn】
【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滑动查看服务清单
往期精彩回顾
肖飒团队 | C 罗遭索赔 70 亿,是谁让其“十年归零”?
肖飒团队 | AI 生成图片著作权第一案,“人机大战”胜负揭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