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读《耶路撒冷三千年》
2024-12-01 20:35
峰观察
2024-12-01 20:3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耶路撒冷,最初只是犹地亚山间一座贫瘠的小镇,距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 48 公里,它远离商道,高高地耸立在悬崖、峡谷和犹地亚的山峦碎石之间,经受着寒冬和酷暑的洗礼。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和冲突中,耶路撒冷已被淬炼成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而地上之城的绝美无双与天上之城的光辉荣耀相比,又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耶路撒冷用圣经作为它的传记,它既是天上城又是地上城的事实意味着这座城市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新耶路撒冷可以遍布全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耶路撒冷。

读完《耶路撒冷 3000 年》,我最大的感受有这么几点:

首先,犹太民族鲜明地展现了“因信称义”这一主题。犹太民族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即便历经了数千年艰难困苦的大流散,他们始终怀揣着这份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漫长岁月里保持着民族的独特性与凝聚力,最终依然以一个坚韧且独特的民族成长到今天的样子。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信念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能够在风雨飘摇中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让其跨越重重磨难而不倒,实在令人惊叹与敬佩。

其次,耶路撒冷处于东西交融的十字路口,这给它带来了无尽的杀戮和磨难,各大势力和帝国崛起之时,它往往成为被征伐的对象,一次次遭受战火的洗礼,饱经战乱冲突,使耶路撒冷成为一个苦难深重之地。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它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具有一种别样的神圣性。如今,它是当之无愧的圣地,很多人期待要埋在那里。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与宗教情感,那种神圣的光环笼罩着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费尽心力前来朝圣。

第三,以色列之所以能复国,既是魏茨曼和本·古里安这批人奋斗的结果,更是大国支持的结果。无论是英国的贝尔福和劳合·乔治,还是美国的罗斯福和杜鲁门,乃至苏联的斯大林,都称自己是犹太复国主义者,1948 年以色列建国时,杜鲁门更被犹太人视为弥赛亚。那么现在,川普会再次被犹太人视为弥赛亚吗?第一任期时,川普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以色列将首都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第二任期他还会做些什么?川普具体做什么有不确定性,但川普属于美国基督教福音派,从福音派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关系完全可以确定川普会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清教徒相信自己是消失的以色列十个部落的后裔,乃至五月花号的温斯罗普也像犹太人一样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美国和以色列一样,一个是山巅之城—新锡安,一个是重建后的老锡安。

第四,国家是打出来的。以色列能建国有联合国 181 号决议的支持,但第二天就面临阿拉伯 7 国的战争。约旦的阿卜杜拉一世声称对巴勒斯坦拥有主权(事实上也有),但最终只保留了耶路撒冷老城,因为他知道自己约旦国王也是在阿拉伯的劳伦斯支持之下从英国得来的,他的儿子侯赛因国王在 1967 年的“六日战争”承认,这 6 天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日子,他失去了半壁江山,以及耶路撒冷这个战利品。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约旦的阿卜杜拉国王,巴勒斯坦再怎么悲惨,他都不发声了,打服了。

第五,当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斗仍在持续,五次中东战争下来,以色列已经越打越强大,尤其有美国的支持和现代智能化战争的降维打击的背景下,或许,“两国方案”已经没有现实性,耶路撒冷也将迎来不一样的未来。然而,正如作为犹太人的作者所说,“耶路撒冷比世上其他任何地方更渴望寻求宽容、分享与慷慨的万能灵药,以消除偏见、排外与强烈的占有欲。这并不容易找到”。萨达特说过“三分之二的阿以冲突是心理上的”,双方都有人否认对方的历史。无论如何,我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鼓励双方承认和尊重对方的古老遗产,好让在每天黎明,三大宗教的三大圣地都会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复苏。

《耶路撒冷 3,000 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通过这座城市展现了信念的伟大以及历史沧桑赋予一个地方的独特韵味,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峰观察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