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去年这会儿,我的前领导说:”熊市大该会在 23 年下半年好转”;然而,这个市场终于熬到了 23 年 10 月份,熊转方向了吗?转了。转哪里了?更深了。
近期的国际环境以及前两天的 Cointelegraph 误报事件,更是让本不”富裕“的市场,雪上加霜——几秒钟爆仓 1.9 亿美元;与此同时,肉眼可见 2023 年整体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多数项目在市场上鲜有发声,部分项目上线后也遭冷遇,比如:2000 个咪咕 NFT 盲盒,5 天未售完。
当然,也有一些项目逆风,提升了品牌热度,比如笔者作为 Promotion Lead 共同组织的 Linea Entertainment Festival,斩获 11M 流量,10K+ 新用户的好数据。(给自己打个广告,在线求职,需要 PR/Branding 滴滴@MOIRISeth)以及 Celestia 近期空投,共计超 19 万人领取,算是目前“深熊”最亮眼的成绩之一。
那么,在这种熊市节点,项目到底该不该上线呢?可能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 你有足够亮眼的品牌吗?
2. 你有足够雄厚的资金吗?
3. 你有足够充足的用户吗?
纵观熊市爆发的知名产品,不管是 Arb 还是 Base,亦或是 Linea,Scroll,以上三个因素至少满足其一,并且品牌几乎是所有项目在上线之前就已经打下了充分的基础——在上线前半年以上就不断进行品牌曝光,不管是背景还是融资,或者是软性暗广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前期积攒一定用户体量,并在熊市多少项目无法建设品牌的节点,通过上线再次引起圈内震动。试想,在大家都不敢上线的时间,一个早已知名的项目突然上线。这样的宣发效果已经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线性增长。
因此,笔者一直认为:品牌建设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应该是所有项目方在建设初期就必须纳入考虑的核心。
然而,熊市也会给项目方来带一个问题:在这个时间节点,我又该怎么建设自己的品牌呢?
有些时候,考虑到资金问题,很多项目选择在熊市砍掉品牌部门以缩减成本,这样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可。因为一方面,等到牛市招人,新人并不一定了解产品,无法迅速上手进行品牌;另一方面,跨部门协作同样是很多项目的问题,磨合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这里有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1. 熊市磨枪
2. 精简骨干
3. 量引质变
4. 免费为主
拓展开来讲,熊市是危机,有危又有机。项目可以将团队精简到骨干成员,每个重要职能保留 1-2 人,并通过熊市进行协作磨合与能力提升。同时,品牌方面,可以在熊市通过免费的形式堆叠宣发数量,占领用户心智,既可以在熊市达到“知名”的效果,又可以作为品牌基础,等待牛市完成质的转变。
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供所有项目参考。不过,具体项目具体策略,只能说“因地制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