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未来:文化消费的危与机
2022-04-17 18:54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电视剧演员Chris Robinson望着自家2万多只豆豆娃玩偶,无奈地垂下了头。这满屋的玩偶除了提醒他这场投机的荒谬,再难实现市场价值。在不久前,Robinson怀揣着自己的投资发财梦,买入了2万多只在当时火爆一时的毛绒玩偶,甚至投入了五个孩子大学学费的预备资金。在当时,全美玩具店的柜台前,常常围聚着一群为玩偶哄抢的中产阶级“妈妈”,她们早早与店家联络,乘坐飞机不远万里来到门店只为集齐全套。火爆的需求似乎潜藏巨大的商机。然而,Robinson错估了人们的购买热情,一度的狂热褪去,只剩在市场泡沫破灭后血本无归的自己。这些有着豆豆眼,四肢耷拉的玩偶,叫做豆豆娃(Beanie Babies)。它们看上去毫不起眼,却曾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堪比次贷危机的经济泡沫,成为一代美国人的噩梦。也许至今,它们仍躺在无数郊区别墅的阁楼上,只有灰尘倾听着它们对跌落神坛的不解。 二十多年前的豆豆娃将“稀有”“限量”作为营销策略,其在交易市场上的价格被一再哄抬,最终面临需求收缩,产品滞销,价格暴跌的结局。市场规律证明了泡沫的必然性。如今,豆豆娃再次回到人们视线,不是因为它们外观的设计变革,而是跳出实体玩偶的范畴,在NFT领域掀起的一阵新热潮。NFT收藏家Arthur Suszko推出了一个 NFT 项目,自己保留豆豆娃实物,但开放买卖对应的 NFT,并称之为“儿时梦想和现代激情的结合”。正如 Suszko清醒认识到,这些当前市场价格数十万美金的“jpeg”NFT可能在未来无人问津,面对NFT文化消费市场井喷式发展的现状,豆豆娃的兴衰警醒着我们审思NFT产业存在的问题,在破局中展望其发展趋势。从诞生之初的艺术藏品形态到如今元宇宙中的基础建设,随NFT产业蓬勃发展而来的,便是大众舆论表现出的对天价NFT的分化态度。一方面,NFT产业的普遍情况是,艺术作品一旦与NFT相联结,身价便能翻几十甚至上百倍,更不用谈论那些与文化IP相结合的NFT,限量发行、名人效应与炒作的结合推动价格不断高涨,吸引无数粉丝买单。然而,有的作品仅仅是非常简单的像素风图片,很多创作者可以轻易创作出艺术水平在其之上的作品。低创作成本与超高价格之间的矛盾会否使得它成为下一个“加密猫”或是“豆豆娃”?荒诞的是,以6934万美元创下数字艺术品最高价和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第三高价的世界纪录的数字作品《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的创作者Mike Winkelman本人,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NFT的价格是毫无疑问的泡沫。此外,NFT交易资产没有实物作为担保,仅存在于虚拟空间,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带着点NFT的爆火可以说有些魔幻。但另一方面,在“技术革命”的渲染下,NFT也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海外天价作品的拍卖,或许是为爱好买单,或许是先入局者为吸引入场者进行概念炒作,各行各业纷纷布局NFT领域,对加密文化趋之若鹜。总而言之,对NFT未来发展的质疑焦点,在于对其价值来源的确认。从创作成本角度来看,NFT似乎成了投机的工具,然而,它与“郁金香”“豆豆娃”等纯粹稀缺性概念下的泡沫资产有本质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着文化消费的时代变迁。这种变迁的直接特征,是数字经济发展下,产品对消费者心理与体验的赋能。消费文化中的收藏一般分为 3 个阶段:获取、拥有和转售。首先,对于NFT艺术品本身的爱好者而言,艺术鉴赏带给人的价值本身就是主观的,是否存在“溢价”以及是否愿意为“溢价”买单的消费意愿也成了NFT价值的一部分。其次,在部分NFT项目成为社交身份象征的当下,NFT技术使得交易、转让记录有迹可循。即使是出于跟风拥有NFT,相对可靠的数字确权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需求。NFT为消费者心理与体验层面带来的满足感,同样构成其价值组成部分。这种收藏,似乎与过去实体经济时代的“集邮”乃至互联网发展初期的“QQ秀”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QQ号自带一个虚拟形象,号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喜好,装扮QQ秀。不同的发饰、服装都明码标价,需要Q币购买。当然,免费的也有,只是价格越贵,越能彰显身份。类比当下的NFT,人们对于文化产品收集、展示,满足心理体验的本质需求没有变,但消费习惯与价值审美却随着数字空间的不断拓展发生着变化。心理体验具有内在价值。不断变革的消费形式与消费载体折射出消费者对消费体验感的需求变迁。这种体验感的变化,投射到创作端,便是在数字原生时代,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的作品不断普遍化。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所言,NFT的爆火启发我们思考“数字世界中创意劳动的价值和与之匹配的社会价值观”。在年轻人的消费价值观变化的当下,我们已经不能随意否定数字资产的价值。2020年9月,源自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共10款数字藏品在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鲸探”陆续发行,这也是该平台首批古文化相关主题,很快售罄。2021年10月29日,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的数字藏品,3秒即售罄。在技术层面,数字作品从创作发行、消费、使用全程上链,不可篡改、不可复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数字空间的创意劳动价值。在市场供给层面,虚拟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价值直接体现为创意和设计的力量。以文物IP等为首的数字藏品因历史性、稀缺性较早进入NFT领域,在为文化创作者带来激励的同时,或将指引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新趋势。NFT的核心价值在于数字内容资产化,推动内容资产价值的全面重估。音乐、影视、游戏等文化数字内容产业自身具有的体验价值赋予了NFT化的天然合理性,各IP方可将自有文娱IP延伸至NFT领域,丰富IP盈利模式的同时扩大自有IP影响力。目前影视、音乐、游戏领域均有相关案例。支付宝联合敦煌研究院、刺客伍六七等IP限量发行敦煌飞天、刺客伍六七等数款NFT付款码皮肤。百度超级链宣布,为国内首款公益音乐“一棵树的声音”NFT发行提供区块链技术和服务支持。网易旗下游戏《永劫⽆间》IP授权澳洲NFT发行商 MetaList Lab发行《NARAKAHERO》系列NFT盲盒,上线于币安 NFT市场……NFT涉及领域和内容形式必将多元化发展。除价值确认问题,NFT行业的固有问题在于能源消耗。区块链技术对电力具有高度依赖。2022年1月初哈萨克斯坦爆发的武装骚乱活动,直接影响到部分位于哈境内的比特币矿池,全球算力平台部分订单被迫断电。这一波动导致全球比特币市场大崩。依托点对点交易的区块链技术,激增的NFT产品及交易量消耗大量能源,对气候造成负面影响。2021年7月,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IGDA发声明倡议,游戏开发者在单一游戏生态中应停用NFT,因为激增的NFT游戏产品会对能源消耗和气候造成负面影响,号召“在NFT普及开来之前应先解决区块链的耗能问题”。据研究,每件NFT艺术品就将带来200kg的碳排放,大致等于一辆美国产汽车行驶500公里。而100件NFT艺术品耗费的电量,可以使一名普通欧盟居民使用20年。这对当下中国“绿色金融”的经济发展趋势无疑是一场冲击。此外,当前我国对于NFT没有明确法律约束和监管规定,因此NFT交易存在交易双方权利义务无法明确、保障的窘境,利用新技术、新应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风险。业内人士多认为,我国政府对待NFT的监管可能会参照目前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实施,对NFT监管政策及态度相对其他国家将更为保守。目前NFT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将遵循不同于海外市场的商业模式,中国企业更多从版权保护切入,发挥NFT数字产权证明功能,强调无币化NFT的探索。在这样的模式下,不得开放二手交易市场意味着区块链、项目发行方和发售平台只能分享一级市场的收入,也意味着NFT并未实现数字内容的真正资产化,用户只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未来,寻求一个开放二级市场同时能抑制炒作的解决方案将是国内NFT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不同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下的投机危机,我国禁止虚拟代币炒作,国内的NFT作品基本不可二次交易,仅具有收藏价值。新时代数字虚拟经济的趋势不可逆转,文化与心理赋能下,NFT这一引发文化消费变革的新概念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焕发怎样的活力,值得期待。[1] HOW TO NFT. Benjamin Hor, Khor Win Win, Shaun Paul Lee, Dillon Yap, Chin Yi Hong[2] The NFT Handbook:How to Create, Sell and Buy Non-Fungible Tokens. Matt Fortnow QuHarrison Terry[3] NFT 是潜力投资还是炒作泡沫?看看这个毛绒玩具你就懂了.https://mp.weixin.qq.com/s/x6VhUNIdTwHDxwxtWTh5KA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512451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441908[6] 2021年NFT行业概览:文化与社交的数字确权价值. 天风证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